English

复杂的艺术

1998-05-21 来源:光明日报 晓 华 汪 政 我有话说

范小青是一位在中短篇和长篇写作方面都很擅长的小说家。其实,中短篇与长篇的文体性质及形态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因此,对一名真正的小说家而言,中短篇与长篇意味着的绝不只是篇幅,更重要的当在文体,当是其内在的话语特征。所以,文学史上的一些现象就不足为奇了,一些小说家长篇写得相当好,但中短篇却平平,如托尔斯泰;而有些作家短篇写得相当出色,但长篇却一般,有的甚至终生不染指长篇,如契诃夫、卡弗、汪曾祺等等。这些小说家对小说的文体太熟悉了,并且从创作心理及话语方式上找到了自己与文体的契合点。说白了,并不是每个小说家都能适应于每一种小说文体,文体与小说家内在的话语结构有着潜在的对应关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能同时从事中短篇与长篇创作并具有相当的适应能力且有成就者,应该是很幸运的。

范小青的中短篇应该说写得相当出色,我们现在还能回忆起读到诸如《桅子花开六瓣头》等篇什时的感觉,冲和、平淡、擅于结撰,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绝无枝蔓,这正是短篇的精髓,简洁而有韵味。而当《老岸》等长篇问世时,我们又惊讶于范小青对长篇的认识和理解,她对于姑苏文化的展示与摹画,对扑朔迷离的情节线索的设计与安排,对人物心理与性格的刻划,充分显示出长篇作为“复杂的艺术”的最本质的特征。

在对“复杂的艺术”的理解与把握上,范小青的新作《百日阳光》又有新的突破。对这篇小说,可能有许多评论角度,比如,可以从它与现实的关系上去读解,范小青显然提出了一个相当敏感的话题,即中国乡镇经济的出路与发展。《百日阳光》显然是范小青长期深入生活的自然之物。作品对苏南经济模式,尤其是独树一帜的乡镇经济有准确而具体的叙述,仅就这一点而言,就足以帮助人们对富有中国特色的各种经济形式并存的改革发展历程有生动而感性的认识,同时,这些叙述又不仅仅是静止的、感性的和陈述式的,它同时又是动态的、理性和诘问的。范小青显然在解剖中国乡镇经济这一特殊的经济形式,而且,这解剖的角度又超越了纯经济学,而是从历史理性与人文主义等方面切入的。这样,人的因素与形象从经济生活中凸现出来了,闻舒、吕正、项达民、柏森林、兰桂花、韩六舟……这样一批人物,上到高层决策者,下到普通的工人、职员和农民,他们在经济改革大潮中的命运、心态,尤其是他们与当代经济生活的关系都得到了深入的分析。范小青显然认为,在经济生活中,人的因素是最主要的,在经济转型时期,经济策略、经济潮流以及那些看不见的合力与杠杆可能会起到相当的作用,乃至可以造就出某一时段的经济“繁荣”,但要使某一经济形式尤其是现代经济形式得到长久的发展,人的素质、那些非经济的因素却成为决定的方面。桃花镇的经济风潮、王桃厂的兴衰无不导源于人的因素,项达民、兰桂花应当看作是悲剧性的人物,这种悲剧可能与他们的性格有关,但更与他们的人文素养与知识结构有关;再如,我们还可以从范小青创作的一贯风格中去讨论《百日阳光》所呈现出的新的因子。从范小青创作的五、六部长篇来看,范小青不断丰富着她的姑苏文化内涵,经营着她的吴语美学世界,她以舒缓的叙事语调讲述着老百姓的平凡故事……。而《百日阳光》的视野显得更为开阔了,现实性更强了,结构也一改往日的流水章法,更加错综复杂。作品一开始即把矛盾冲突置于前景,而不似以往慢慢道来。整个结构不是形成性的,而是解构性的,也就是说,作品是通过矛盾的透析来构成的……。

如此种种,都是饶有兴味的话题,但我们仍想归到长篇艺术上去,我们宁可选择这样的思路,即范小青对现实生活的大幅度倾斜,对往日流水叙事方式的舍弃,体现的是范小青对长篇的更深的认识。小说家的追求总是多方面的,但其中相当重要的一点,应该看他对文学本身的认识,对他所处时代文学的贡献。这话似乎有些偏颇,但其实却是最朴素的“行业”规则。《百日阳光》以开阔的场景、复杂的结构、众多的人物、理性的思索,鲜明地划开了与中短篇的距离。我们说过,长篇不在于精巧的构思,不止于精美的语言,它可以很朴素,甚至很粗糙,但它绝不能简单,绝不能单薄。因了现代传媒的关系,报刊型长篇成为越来越大众化的文类,所以,我们很看重范小青等小说家和诸如《百日阳光》这类作品的努力。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长篇艺术复归的希望,这也是这篇短文的行文时时走出《百日阳光》的原因。

[值班总编推荐] 以劳动谱写时代华章

[值班总编推荐] 青年的朋友习近平

[值班总编推荐] 让青春在科技创新中焕发更加绚丽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